为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文件精神,根据《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教社科〔2015〕3号)和《陕西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实施方案》(陕高教宣〔2016〕6号)文件要求,大力提升我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特此提出以下实施办法。
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明确目标任务。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性质决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因此,结合我校实际,我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握学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全面推进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在课程建设中突出以理想信念培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学科支撑体系、综合评价体系、教学保障体系建设为关键,以推动综合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问题为导向,以提升教育教学实效性为评价标准,强化责任、系统规划、整体推进。只有以此为目标,才能真正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
二、强化机构建设,创新工作机制。
1.党政班子高度重视,加强组织管理。
学校党委及行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经研究决定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校领导及相关院(部)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课程建设、科研立项、实践研修、经费保障等方面的相关政策,组织、协调各方力量落实有关措施,建立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和例会制度,有效推进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列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在经费投入、公共资源使用中优先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人才培养、评优表彰、职称评聘等方面优先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人力和物质保障。
2.完善机构建设,构建“大思政”格局的工作体系。
首先,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领导班子建设和机构设置。
落实教育部党组下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党组织建设,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党支部。
其次,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资料室建设,将之打造成为资料查阅、教研交流、档案存档、成果展示的多用途平台。
再次,构建具有“大思政”格局的工作体系。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与教学科研处、教学督导中心的联系,每学期开展两次专项教学评估和督导工作,建立督导听课、领导听课、同行听课、教案检查、集体备课、教学考核及效果分析、考教分离等专项管理制度;汇聚学科育人合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相互支撑,引导哲学社会科学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向而行,努力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
创新组织管理方式,以校党委书记联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为工作机制,建立具体协调制度,有力协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与宣传处的相关业务,实现理论宣讲与舆论宣传相结合,营造育人舆论环境;协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与学生处、校团委的交叉业务,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互支撑,实现课堂教学与日常教育相结合,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努力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社团活动等紧密结合,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新格局。
三、守好主阵地,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建设。
1.落实建设标准,丰富课程体系。
根据《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教社科〔2015〕3号)的规定,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五门必修课程建设,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及时落实最新精神指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保证各门课程内容更新高效;努力开好2017培养方案通识教育模块中《中共党史人物评述》、《大国格局与发展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互联网思维与创新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展望》、《“一带一路”国家文化漫谈》等十余门选修课程,努力3年内在此基础上再开发选修课程5门。
2.推进教学改革,坚守教学主阵地。
首先,深耕课程建设。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上下功夫,在探究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理论基础上做文章,精心组织《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优秀课程建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精品课程建设,有序推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块化教学改革、《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化教学改革,将案例教学、叙事化教学、探究式教学大比例地引入课堂,逐步培育一批“配方”新颖、“工艺”精湛、“包装”时尚有特色的品牌课,让学生在课堂上具有获得感;继续改进和规范《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强化教学管理,争取申报教学成果奖。
其次,控制教学规模。以骨干课为重点,推进中班教学,班级规模原则上不超过100人,逐步落实“中班上课、小班讨论”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的参与性、互动性。
再次,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大力推进多媒体、自媒体、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逐步建立各门骨干课程的教学资源数据库,为课堂教学提供有效的课后自学平台;开发或引进移动课堂教学平台,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信息化,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率和课堂教学质量;利用智慧树网络课程平台、尔雅通识课网络平台,开展《形势与政策》及思政类选修课混合式教学,尝试开展反转课堂教学。
最后,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试点,按照3:1划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加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立2-3个较为稳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利用信息化手段创建新型校内实践教学体验中心;进一步探索适合我校的实践教学模式,努力研究和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形成合力,资源共享,多主体参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创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类学术社团,打造一个师生思想交流、学生自我教育、正能量弘扬的现实平台。
3.完善教材体系,开辟教学新途径。
首先,坚决落实选用国家统编教材。保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四门课程全部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并根据中央最新精神和教学实际需要,结合师生对该系列教材使用的意见建议,及时修订4门骨干课程教学大纲;参照教育部社科司每学期《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要点》,将之设置国内国际两大系列、六大主题模块,结合我校实际确定必讲主题,制订教学大纲、厘清知识点、制作统一课件,教师集体培训、共同确定授课方案。
其次,根据我校实际开发编写教学辅助读本。通过组织开展教研活动,加强对教材内容和表述方式的研究,即日起组织修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辅学读本》,着手编写《“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辅学读本》,积累资料,准备编写《“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参考》,更好地提高统编教材的使用效率。
最后,开发思政类网络学习平台。党委牵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联合宣传处、团委、信息化建设与网络安全中心等相关部门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学习网站和微信公众账号学习平台,使之成为宣传政策、解读精神、重难点解答、师生理论学习成果展示的重要阵地。
四、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有效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1.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鼓励和支持专兼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动提升理论水平和业务素养,提炼学术方向,每年支持不少于20人次外出参加国家、省市、行业协会、兄弟院校组织的培训班、研讨会、报告会、教学观摩活动、实地研修活动;完善教师理论与时事政策学习制度以及集体教研活动、集中备课制度,及时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传达党和国家的最新文件、精神,加快资料室建设,为其查阅相关文件资料提供便利;每学期组织1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组织2次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观摩课,加强内部业务交流,提升专兼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素养;鼓励和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攻读在职博士研究生,为其参加国内外学术理论交流、社会考察提供便利条件;按照“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的要求,严格讲授纪律。
2.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结构。
根据《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教社科〔2015〕3号)文件规定,我校现有专职教师队伍尚有7-8人缺额,此外职称结构严重不合理,高级职称教师缺失,学科带头人缺位,师资来源单一,整体上距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标准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即日起立刻制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任职资格标准,严格实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准入和流出制度,严把教师聘用政治关,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身体健康,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或副教授以上职称的要求,引进或培养学科带头人1名,充实专职教师队伍;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兼职教师岗位,聘请学科专家担任客座教授,遴选聘请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兼职教师。建立校领导带头讲思想政治理论课制度,学校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每学期至少讲授1次思想政治理论课。鼓励和支持辅导员、符合条件的校内专任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兼任思想政治理论课,进一步拓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源渠道。
3.高效落实激励和保障措施。
人事处在岗位设置、工作量认定、职务晋升等方面考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的特殊性,制定实施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特点的职务职称评聘标准,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各指标体系的教学和教学研究占比,对于教学效果突出、教研成果落实有效的教师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聘任;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题申报、在职进修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专项课题, 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学术交流专项经费,按照“本科院校按全部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20元”计提,“并随着学校经费的增长逐年增加10%”的要求,为青年教师外出学习、调研、参加培训会议提供经费保障。
五、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监督体系。
1.多元监测,全程监督。
通过领导听课、学生评价、专家听课、教师自评和同行互评等形式,全程跟踪教学效果,期初、期中、期末对教学各环节进行专题检查,注重纵向考察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对教学质量测评优秀的教师在评优评先和课题立项等方面给予倾斜,对教学质量差、学生满意度低、不能胜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调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岗位。
2.一线指导,督促提高。
院务会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会议研究工作,并将会议决议及时落实,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党委书记每学年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召开现场办公会至少1次,听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汇报,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成果进行评估,并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学校分管领导每学期到堂听课2次以上,督促任课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必要保障,学校党政高度重视,各分院(部)各处(室)务必深刻领会贯彻本办法,切实加强和改进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切实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