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持“行知合一、开放办学”的办学理念,坚持疫情防控与学校重点工作齐头并进,在省教育厅和西安财经大学的关怀和支持下,学校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根据《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21年度民办高等学校、独立学院、省属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年检工作的通知》(陕教民办〔2022〕1号)文件要求,学校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学习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精心安排,制定并印发《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关于2021年度检查工作安排的通知》(西财行知院发〔2022〕4号),对2021年度学校的各项工作进行认真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
(一)党组织建设。行知学院党委隶属于西安财经大学党委,下设4个党总支和4个直属党支部,基层党组织队伍健全,截至2021年12月底,共有党员823人,其中教工264人,学生557人,党组织关系挂靠2人。本届党委自2019年党员大会换届选举并由西安财经大学党委批准。党委下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教师工作部、学生工作部、人民武装部、稳定安全办公室、党校。党组织建设有关内容写入学校章程,明确党组织在学校法人治理结构中的地位,建立“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机制,党委书记、院长在董事会任职,党委委员作为董事会、监事会、行政班子成员,参与学校决策过程。
学校党务工作使用“智慧党建”管理系统,工作程序规范,组织党务干部参加2021年专题网络培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教育工作综合督导自查工作,不断提高干部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高度重视党员教育和党课培训,制定《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委员会党课培训费用发放办法》,落实党的干部讲党课,完成党课培训1781人次;规范发展党员341人,完成预备党员转正141人。2021年党建经费预算496250元,其中基层党支部活动经费按照教职工党员200元/人年、学生党员100元/人年配备,2021年党建工作实际支出372824.6元。
(二)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党委中心组政治理论学习,开展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专项行动工作,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等,学习领会中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等,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行远知恩 同心向党”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暨颁奖典礼等,教育师生党员提高思想认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树立良好的教风学风。
(三)思政工作。建立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拥有思政课教师23人,专职辅导员38人,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2人。积极组织思政学习宣传,开展纪念习近平“3.18”讲话2周年座谈会等系列活动,把最新理论和精神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教育。思政课课程建设主体框架搭建基本完成,主干课程建设实现全覆盖,在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校级优秀课程1门,《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校级一流课程1门。在课程建设中,突出课程思政、智慧树等教学平台的课程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通过修订评分标准,加强课程过程性考核;采用课前演讲、情景演绎、辩论、讨论展示、主题作业等方式,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堂实践创新。撰写的调研报告《陕西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情况调研报告》获2021年省委宣传部、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课题组撰写的思政论文获二等奖,此科研成果为我校历年来科研获奖等级最高的奖项。
(四)群团工作。
1.工会下设11个工会小组,各工会小组设组长1人;工会委员6人(其中工会主席1人、副主席1人),学校每年配置工会活动经费,开展教职工体检、运动会等活动,做好教职工婚育病丧慰问和节假日慰问工作,制定教师公寓管理和工会福利相关办法。
2.团委下设四个团工委,团委专职团干3人,四个团工委兼职团干4人。2021年在册团员共7018人,班级团支部204个,年度推优入党238人,发展团员38人。2021年共申报预算367560元,截止2021年12月3日共支出活动经费129109元,因疫情和自然灾害影响无法开展的活动经费173500元,剩余经费64951元。一年来,学校团委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积极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系列文化体育活动,举办ERP沙盘模拟经营大赛等各类赛事,为学生成长搭建良好平台,不断丰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教育活动内容。不断推进“班团一体化”建设,启动第一届团学干部素质能力大赛,要求全校团学干部学党史,讲党史,提高政治站位,提升政治素质。推进实践育人,打造行知“暖风青年”志愿者服务品牌,为第十四届全运会组织遴选160余名学生志愿者;我校“禁毒防艾小组”获2021年陕西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省级优秀团队”,队长张磊同学获得“省级优秀个人”。
二、办学条件
学校举办者为西安财经大学和陕西文信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学校各项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固定资产均在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名下。
(一)基本办学条件。
1.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是教育部批准(教发函〔2004〕72号)、陕西省民政厅核准登记(陕民办发〔2004〕150号),由西安财经大学和陕西文信教育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合作举办的一所特色鲜明,以经济和管理学科为主开展本科教育的独立学院。
举办者陕西文信教育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具有法人资格,经审批机关核准成立,注册资金6000万元、总资产51058.43万元、净资产43893.57万元、资产负债率14%。目前经营状态正常,未被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并且举办者用于出资的财物、财务状况符合法定要求,学校法人财产权属清晰,教学设施使用规范,不存在违规对外投资、对外提供担保或资产抵押。2018年11月,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更名为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2021年6月28日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动产权证书》(陕(2021)西安市不动产权第0327211号),目前房产手续正在办理中。
2.学校位于西安市灞桥区狄寨路57号,学校产权占地面积403414.18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5.8万平方米,拟建建筑面积73286.33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6024万元,图书馆纸质藏书79万册,电子图书52.3万册。学科专业设置以经济和管理类专业为主干,经、管、文、理、艺等26个本科专业相互支撑、协调发展,其中金融学、会计学、财务管理、财政学和英语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金融学专业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金融学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建有金融学、保险学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9门(线上一流本科课程1门,线下一流本科课程8门);财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应用经济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物流管理、物流工程、会计学、财务管理、网络与新媒体、旅游管理等专业为“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先后建立会计综合实践教学中心、经济综合实践教学中心、ERP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实验室、融合媒体演播直播实验室等各类专业实验室25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74个。
3.2021年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共计3461万元。完成全校总电容量1.2万增容、校内电网改造工程、4#学生公寓粉刷维修、4#教学楼暖气管路更新、医务室搬迁改造装修、实验实训教室装修等共计16项工程项目。信息化建设投入总计约922万元,完成云服务器租赁、校园网信息化运维、网站维护、OA办公系统更新、超级一卡通建设、数字校园四期宿管系统建设,校园网升级改造建设、UPS升级、等级保护测评、网络安全防护、新建楼宇网络建设、校园无线调频广播升级等项目。2021年我校持续改善现有教学设施各项条件,总计投入金额534万元,其中有审计案例实务教学实训云平台、企业危机管理实训平台、银行3D虚拟仿真软件、投资理财软件等软件投入和融合媒体演播直播实验室建设、英语专业实验室建设等硬件提升改造。
(二)校医院设置情况。学校成立以院长为负责人的学校卫生工作领导体系,由后勤服务处负责医疗卫生工作落实。校医务室现有管理人员5名,在岗主治医师3人,执业护士4人,防疫人员27人。
三、法人治理
学校依法制定章程,根据《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做好党的建设有关内容写入民办学校章程工作的通知》(陕民办发〔2021〕9号)已修订完成,正在履行审查备案手续。学校董事会9人,其中1人为董事长,设执行董事1人,成员符合相关规定,备案手续完善。监事会3人,设监事长1人,成员在学校党委委员、教职工代表和举办者推荐人中产生,依法按照学校章程及监事会章程行使监督权,参与并监督学校重要会议和工作。院长资质、聘任和核准符合法定要求,院长依法负责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学校设教职工代表大会及工会委员会,制定《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教职工代表大会议事规则(暂行)》。定期召开学生代表大会,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学校章程开展活动,保障学生权益。
四、办学行为
(一)学校办学许可。学校的名称、地址、校长、举办者、类型、办学内容未曾发生变更,法定代表人产生符合法律要求,由决策机构负责人担任。学校的办学许可证、法人登记证均在有效期内。
(二)稳定安全管理。
1.设稳定安全办公室,与党委办公室合署办公。主管稳定安全工作,在学校稳定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带领下开展学校稳定安全相关工作的任务布置、组织协调、监督检查等。建立稳定安全工作机制,成立建党100周年暨转设稳定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舆情组、学工组、教学组、后勤保卫组、监督保障组,制定稳定安全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建党100周年及学校转设安全稳定工作方案、稳定安全工作信息报送办法、信访工作应急预案和稳定安全追责制度。开展稳定安全相关工作并督促落实,及时处理教育厅网民留言、突发舆情事件等,做好重点人、重点事上报,关键时期实行日报送和零报送。推动日常稳定安全工作,学工部和各二级学院开展安全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安全教育等,将学生的安全稳定责任到人。安全管理设施设备配备到位,后勤服务处定期检查确保运行正常。
2.加强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改,进行动态的安全监理工作。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落实《预防和处置紧急突发事件工作预案(修订)》文件精神,完善《学生处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工作预案》、《辅导员处理校园突发事件的程序规定》、《新生军训安全工作应急预案》等规章制度,建立统一指挥、职责明确、处置有力的应急体系,提高学生工作干部对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能力,有效维护我校安全稳定局面。
加强网络舆情预警、管控和处置工作力度,一是健全网络舆情管理体系,成立由院长、党委书记为组长的舆情监管领导小组;建立舆情管理制度,根据《网络舆情管理处置办法》制定《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签订舆情监测专业机构;建立一支由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心理学教师、团学干部等组成的舆情教育团队。二是完善舆情预警机制,根据省教育厅下发的全省教育舆情日报的舆情特点及处置建议进行研判、规避可能发生的风险状况;将“日报”通报的舆情事件转发至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二级学院,以便及时对照检查,避免发生同类舆情;建立由部门信息员(老师担任)、班级通讯员(学生干部担任)组成约130人的舆情监测队伍负责日常舆情收集,加强舆情风险控制。三是拓宽网络舆情管理思路,聘请资深舆情分析师出任学校网络舆情分析顾问;实行线上线下联动导控;根据每月全国高校舆情热点,捕捉关键词提取、舆论热度导向,分析媒体信息分布数据等做好下月舆情预警工作。四是做好危机恢复管理,在舆情紧急事态得到遏制后,通过恢复策略重建事实,组织学生学习《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通过网络安全文明教育,使学生自觉抵制网络有害信息侵蚀,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活。
3.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负责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优化心理服务平台建设,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办公场地新增加AI心理服务机器人人脸识别等模块,量身编创心理疏导方案。心理危机预防和快速反应机制健全,完善《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对特殊群体学生教育和管理的意见》、《学生心理危机应急处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拟定及修订《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月报表》、《心理咨询登记表》等系统相关表格,使咨询过程更加清晰,增强咨询师咨询工作的可操作性。
4.按照“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将实验室安全责任制的三级联动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层层落实到位,通过与各二级学院及各实验教师签订实验室安全责任书,形成校、院、实验室群防群策、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严格落实管理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形成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安全应急预案体系。通过定期巡查和突击抽查等方式,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强化安全教育,将实验室安全教育列入新生必修内容,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专题培训活动,做到“安全警钟不松懈”。
(三)规范招生行为。我校招生宣传工作一直严格遵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招生广告和招生简章内容开展,坚持诚信招生,确保宣传内容真实有效;不委托学校以外的个人和中介机构组织参与招生;招生宣传的内容实事求是、真实有效,以诚信为本使考生对学校的基本情况有比较准确的认识和定位,力图提高社会对学校的信任度,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严格按照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招生计划安排学校的招生工作,坚持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透明的原则,严格执行教育部招生录取各项政策规定,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完善监督机制,录取信息透明化,细化招生工作环节;疫情防控期间积极调整宣传方案,拓宽宣传渠道,通过增加媒体广告投放、开展招生宣传线上直播等多种途径实现同考生的长效互动,2021年我校22个普通本科专业在全国22个省(市)招生,计划招生1885名,其中在陕1365名,省外520名。录取1900名,报到1740名,录取报到率91.58%。2021年“专升本”计划565名,录取566名,报到491名,录取报到率86.75%。
(四)教师队伍建设。我校专任教师369人,外聘教师74人,教师总数为443人,生师比达到19:1,基本满足学校教学科研需求。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192人,其中具有正高专业技术职务职称7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243人,其中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26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254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27人。
1.学校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按照“充实数量,优化结构,提升能力,稳定骨干”的工作思路,对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实施全局统筹和分类指导管理。多措并举,夯实基础,不断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取得新成效。
2.不断加大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完善教职工福利制度,修订《教职工福利管理办法(暂行)》文件;加大人才引进经费投入,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发放津贴共280余万元。
3.持续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完善辅导员队伍选聘培训、培养机制,推进辅导员专业化和职业化进程及分类发展。2019年起在招聘辅导员时,学历要求为硕士研究生,逐步将辅导员队伍本科学历提升为研究生学历;继续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辅导员评审相关要求,打造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
(五)专业(学科)建设与教育教学工作。
1.注重专业内涵建设,做好基本要素支撑。以一流专业建设为导向,夯实基础、培育特色和强化品牌优势为重点,充分发挥一流专业的引领示范作用,学科布局日趋科学合理,专业建设成效显著。目前,我校拥有5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占招生专业的22.73%,一流专业建设点获批数在我省独立学院中位于前列。建设校级特色及一流专业10个(特色6个,一流专业4个),占实际招生专业的45.46%;校级特色专业培育6个中4个晋升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培育成功率67%。物流管理、物流工程、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建设改革工作。
2.加大课程建设力度,推进教学改革创新。
(1)建立二级学院优秀课程,校级一流课程、课程思政,省级一流课程全方位分层分级的课程建设体系,提高课程建设质量。目前,建有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9门(线上一流本科课程1门,线下一流本科课程8门),其中2021年获批省级一流课程7门。完成7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建设工作,推荐《审计学》参与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申报,金融学专业参与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
(2)坚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以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入推进,开展校企、校会、校证、校际和“3+1”培养模式,拓展“1+X”证书试点培养,突出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培养,创建企业方向班和特色班,开设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方向班、注册会计师(CPA)实验班、国际邮轮管理方向班,充分发挥校企协同育人优势,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人才培养的市场竞争力。
(3)以赛促教,推进教改创新。通过课堂创新大赛以及优秀教学成果奖评选等活动,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教学信息化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改革。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课程改革与评价,引导教师自觉杜绝“水课”,努力打造“金课”,积极引导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厚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推进课堂革命,发挥课堂教学育人主阵地作用,开展第四届课堂创新大赛活动。
(4)强化制度建设,发挥制度引领保障作用。制定出台关于《教师教学工作量管理办法(修订)》的补充、《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办法》、《讲座活动审批制度》等系列文件,有效地规范了教学和科研活动。
(5)推进“新文科”“新财经”教育改革,编制出台《“新文科”“新财经”教育改革活动实施方案》,召开“新文科、新财经”教育系列工作启动会和推进会,组织各教学单位深入学习教育改革理念,结合专业实际讨论存在问题,明确改进方向,为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打下坚实基础。
3.加大科研建设力度,形成教研相长良好局面。积极拓展科研项目申报渠道,课题来源渠道多元化,2021年先后组织50类(次)课题的申报工作,共上报课题148项,立项纵向课题83项,其中省级课题51项,厅局级课题10项,学会课题17项,获批经费9万元。获得陕西省委宣传部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立项校级课题25项,学校各类课题资助经费总计91.7万。发表论文总计242篇,核心35篇。SSCI 1篇、SCT 5篇、CSCD 2篇、CPCI 2篇、人大复印科3篇、南大核心1篇、北大核心5个、科技核心 12篇、EI(CA)1篇、国际会议论文2篇。其他专利类:实用型专利16个、外观专利2个、软件著作2个、著作类6部。
4.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保障线上线下教学平稳运行。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为贯彻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指导精神,及时开展线上教学和线上教学督导,利用智慧树、雨课堂等多样化的在线教学平台,通过翻转课堂、共享课、录播和直播等方式进行线上授课。全面启动以“校领导+教学督导+学院领导”为主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线上教学期间校领导听课7节次,教学科研处听课29节次,二级学院领导听课56节次。教学督导听课25节次,全面掌握线上教学情况,建立动态、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六)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按照规定的测试对象、单项指标开展覆盖本校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评定工作,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测试数据上报,2021年参加测试学生人数为7502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96.2%。上报后系统下载总体合格率为84.35%,其中,毕业年级测试合格率为95.10%,符合国家有关要求。
(七)学籍学位管理。学校教学科研处下设教学运行管理中心,由专人负责学生学籍管理。学籍、学历、学位的管理工作规范,制度健全,转专业学生信息修改等有相应的实施细则,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与宣传、新生入学资格复查、新生学籍电子注册、新生学籍自查、在校生学年注册、毕业生图像信息校对、学籍核查、成绩考核与记载、学生奖惩制度实施、学籍异动、毕业生学历电子注册、学位资格审查授予等方面,坚持“严谨、科学、规范”的工作态度,确保学生学籍、学历、学位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有序性、严肃性和准确性,学历学位证书发放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新生入学资格审查和录取资格复查实施方案》,明确责任,落实到人,严格做好新生资格复查等工作。
(八)教材管理工作。学校成立党委领导下的教材选用管理委员会,教材选用和管理制度健全,进一步规范教材选用标准和流程,制定并完善教材建设措施。我校2020-2021学年对应“马工程”重点教材的课程14门,实际使用“马工程”重点教材14门,课程覆盖率100%。
(九)师德师风建设。积极推进《陕西省师德师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落实,不断夯实师德师风建设主体责任,进一步树牢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巩固提升师德师风建设成效。出台《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办法》,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严格师德建设奖惩机制,印发《教师师德失范行为负面清单及处理办法(试行)》,对违反规定的教师,视情节严重程度,学校将依法依纪依规,给予相应处理;严格师德考评机制,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印发《师德师风考核办法(试行)》,把师德师风的考核,当作职称评聘、教师评优的重要内容,使广大教师真正认识到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将师德考核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五、财务管理
学校所有收取费用的项目和标准均按陕价服发〔2016〕99号规定执行、向社会进行公示,并接受有关主管部门的监督。并且收费收入全部缴入学校银行账户,统一管理,收取的费用主要用于教育教学活动、改善办学条件和保障教职工待遇。
计划财务处根据党政工作要点和部门目标任务,始终秉承学校利益至上宗旨,以服务于广大师生员工为目的,依据《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民间非营利单位会计制度》。依法设置会计账簿,依法进行会计核算,编制会计报表,安排专职人员履行内部审计职责,依法依规进行审计并及时向社会公布结果。严格遵守各项财经法律、法规,不存在任何违法违规行为。财政性专项经费按规定专款专用。学校重视财务制度建设,已建立较为完善的财务制度体系。当年修订《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财务管理办法》;重视预算管理;重视财会队伍建设,会计核算规范,会计监督效果良好。学校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质量逐年得到有效提升,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一)资产负债及净资产情况(截止2021年年底):学院总资产49196万元,其中:货币资金3588万元;应收款项1793万元;固定资产(原值)及物资47005万元;累计折旧16137万元。总负债6723万元,其中:各项应付款项4515万元。资产负债率13.67%。各项净资产42473万元,其中:资本金5000万元;事业基金33759万元;专用基金1057万元;学生济困资助基金2458万元。
(二)财务收支情况(2021年全年):实现各项收入18948万元,其中:学费收入16309万元;住宿费收入1682万元;财政专项拨款(学生奖助学金)807万元。2020年实现各项支出12199万元,其中:用于教学经费投入1860万元,占总支出15.25%;用于职工薪酬、福利费支出3180万元;用于学生奖助学金支出1218万元。其中教学经费投入中差旅培训费49万元。
师生权益保障
学生权益保障。
1.严格执行国家资助政策,及时足额发放各项奖助学金。一是开通“绿色通道”,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我校2021年共有2066名学生通过“绿色通道”入学,占在校生总人数的26.52%;二是积极推进贯彻落实国家生源地信用贷款政策,我校2021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已有1604人成功申请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贷款金额1368.5万元,贷款人数占全校学生的20.59 %;三是2021年各类奖学金、助学金、服义务兵役高校学生资助金、退役士兵国家助学金资助金、勤工助学酬金、专项临时困难补助金等按时足额发放。四是根据上级文件要求,按每生每年3元的标准在学校从教育事业收入提取的5%资助经费进行专款专用,我校计提2021年度资助工作经费22677元。(3元/人*7559人=22677元)。
2.大力推进共青团工作改革创新,召开第三次学生代表大会,健全考核评价制度,落实校院两级学生会工作办法,修定《学生会章程》;落实学生会委员会监督机制,开启“校、院、班”三级联动机制,制定《学生干部自律公约》。
3.为保障我校学生合法权益,规范学生申诉机制,制定《学生申诉处理办法(修订)》,同时开通学生资助工作热线电话,确保反映渠道畅通。
教职工权益保障。
一是学校与教职工依法签订合同,按规定为每位教师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二是实施中青年教师“学历提升计划”,修订《教职工攻读博士学位暂行规定》。支持和鼓励中青年专任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加强中青年教师队伍博士化建设,提高学校重点专业及高水平师资紧缺专业中青年教师的学历学位层次;三是进一步加强学校对培训工作的管理力度,印发《教职工培训管理办法(试行)》,坚持“在职为主、形式多样”的原则,投入专项资金,加强各类业务技能培训和高校教师网络培训,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四是抓好“国内访问学者”项目的实施,印发《骨干教师国内访学管理办法》,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到国内高校进修提高,2021年我校选派1名骨干教师前往西北大学进行访学;五是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印发《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办法》,积极开展2021年青年教师导师制工作;六是校工会制定《校内申诉处理办法》,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学院及学院有关行政部门依法行使管理职权,使学院管理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
安全稳定突出问题防范及处理
做好传染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安全管理和预防工作,制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将传染病防控工作,纳入学校学生教育宣传工作计划,并对全校传染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人负责报告的同时积极参加市疾控和区疾控组织的传染病防控工作会;加强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改,督促校园治安综合治理,进行动态的安全监理工作,严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群体性事件及安全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护师生的安全、维护校园的稳定安全;全面贯彻《食品安全法》,预防病从口入和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制定餐厅卫生管理、操作间管理、粗加工管理等20余篇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保证食品安全。疫情防控期间,配备专门的食品安全管理员,检查落实食品安全相关工作。
持续强化疫情防控体系,组织全校师生接种新冠疫苗。12月上旬新冠肺炎疫情在西安传播,按照上级机关要求,学校迅速成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领导专班”,下设综合协调组、后勤保障组、校内管控组、教学运行组等10个工作组,立即启动紧急预案并于12月18日实行校园封闭管理,积极落实疫情防控与消毒隔离措施,防疫物资准备充足,建立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60余间,设置临时留观区,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外设警戒线。本次疫情期间我校共计开展全员核酸10余次,重点人群核酸检测9次,核酸检测工作的完成极大地保障在校师生正常生活学习环境。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对全体师生进行普及个人防护知识宣传,系统地掌握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的知识与能力。在疫情严峻的情况下为考研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成立“贴心送考,暖心护航”专班,全力为我校354名考生保驾护航。按照精准研判、分类管理、闭环转运、精细服务原则做好寒假放假工作,成立寒假放假领导专班,下设核酸检测组、学生工作组、督查工作组等9个工作组,制定寒假疫情防控工作及返家和留校学生工作方案,有序组织师生错峰离校返校,确保每一位返家学生安全顺利返家。
八、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情况
经自查,学校不存在《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六十二条或《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六十三条所列情形,无违反法律法规情况。
九、上一年度年检中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
(一)建立健全党组织体系。
学校根据省教育厅年检反馈意见,不断完善党组织机构,成立:组织部、宣传部、党校,原宣传处职能并入党委宣传部;统战部、稳定安全办公室与党委办公室合署办公;学生工作部、人民武装部与学生处合署办公。
(二)加强思政队伍建设,切实落实相关待遇。
进一步配齐健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面向校内选聘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背景且有志于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专职教师,现有专职教师23人,专职思政课教师比例达到1:339;设置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按800元/人的标准配备;鼓励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管理人员等作为兼职教师承担思政课教学,选派思政课教师积极参加研修培训;注重以赛促教,10月底开展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通过举办教学能力创新大赛等方式,不断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技能方法、教研结合、新文科建设等方式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三)依法落实法人财产权,积极筹措资金,防范财务风险。
我校举办者陕西文信教育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已于2021年5月完成相关增资事宜,注册资金由原来的3000万元增资为6000万元,并由陕西合信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增资完成后举办者注册资金达到年度检查标准注册资金不低于5000万元的要求。在增加注册资本金的基础上,陕西文信教育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将努力扩大经营规模,规范核算管理,力争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标准。
(四)加快办理学校土地证和房屋产权证。
2021年我校已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动产权证书》及《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两证正在办理中。